第一,從課程結構逐步調整。創造出課程實驗的場域,可以從落實選修課程開設做起,特別是從原本無關升學的學分空間去思考,先不急著去動原本屬於各學科拚升學的學分,這些選修課以學科為基礎,加深加廣延伸,可以跨學科協同發展教學,也可以與校本或在地特色結合,一些比較有創新特色的東西可以放在這裡面試試看。一年兩年慢慢累積發展,可以順利銜接到107年新的十二年課綱,屆時課綱希望各校開設的特色選修就已經自然成形了。通常學校自行發展的特色選修課程,第一版的方案都會比較粗糙,因課程的發展需要時間試驗、修正、調整,才有機會成熟,若現在不做,錯失良機殊為可惜。
第二,除了發展選修課程之外,還可以從現有正式課程的教與學方式試著做創新的改變,但切記創新的目的絕對是為了改善教與學的成效,而非一窩蜂跟教改實驗忙亂,回到基本思考,就是靜下來思考,目前教學場域,學習的問題有哪些?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來改善?沒有哪一種教學方法是萬靈丹,無論是最近熱門的翻轉教學、學習共同體、分組合作學習、學思達......,課堂是師生的空間,我的立場是尊重老師經過衡量學生的狀態採用合宜的方法,只要適性有效,都是好的。這部分我的建議是可以適當的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觀察等做結合。
前面提到競爭型計畫的經費,我的建議是盡量投注在前述兩個建議方向。這是「以終為始」的思考,從我們希望看到的未來畫面,往前推論我們必須陸續完成哪些事情,才有機會逐步踏實到達預計的里程碑。
成功不是只發牢騷,抱怨大環境就能達成的。我可以大膽說,大環境永遠都不會有理想的一天,但每個時間點都有成功的學校與老師、學生竄起,但絕不會是只會抱怨的那一群。
成功不是只發牢騷,抱怨大環境就能達成的。我可以大膽說,大環境永遠都不會有理想的一天,但每個時間點都有成功的學校與老師、學生竄起,但絕不會是只會抱怨的那一群。
※延伸閱讀:升學制度不改,課程改革難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