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改善課堂的「前熱後冷」現象

         剛才巡堂,發現三個班級各有一位同學將手機藏在抽屜下使用,共同處是這三位同學座位皆在最後一排。在台灣校園,教室傳統位置,講台在前方、黑板在前方,教師為便利寫板書、講述,也幾乎都不得不站在前方,經常形成「前熱後冷」的學習不均溫。

有沒有改善的可能?

        答案是有的,而且在台灣不同角落,已經有一些老師開始嘗試著。我,甚至您或許都聽過,甚至有人還親身觀課過,看見改善的一絲曙光。創造教育突破的可能,只有耳聞目睹心領神會,是不夠的,親身力行才能創造實質提升。今天經過104班,是人傑老師的數學課,我看見該班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上課,沒有滑手機、沒有趴睡、沒有吵雜,呈現的學習風貌是比較均衡流暢的。人傑老師的作法未必是最好的,也未必是校內唯一的嘗試,或許還有其他老師的努力我尚未看到,我也不認為每個人要同他一樣的做法,如同我之前所說的,教學風格很難標準化,只要能掌握到教學目標與學習結構,就有可能是可行的方法。老話重提,一個人努力太累,三兩成群省力更有力,想想雁行理論的啟發吧!

===雁行領論===
1.當雁鼓動雙翼時,對尾隨的同伴都具有『鼓舞』的作用,雁群一字排開成V字型時,比孤雁單飛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的飛行距離。
啟示: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間能互相推動。
2.不論何時,當一隻雁脫離隊伍,牠馬上會感受到一股動力阻止牠離開,藉著前一隻伙伴的『支撐力』牠很快便能回到隊伍。
啟示: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的話,我們就會留在與自己目標一致的隊伍裡,而且樂意接受他人的協助,也願意協助他人。
3.當帶頭的雁疲倦了,牠會退回隊伍,由另一隻取代牠的位置。
啟示:在從事困難的任務時,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有必要的,也是明智的,因為我們都是互相依賴的。
4.隊伍中後面的雁,會以叫聲鼓勵前面的伙伴繼續前進。
啟示:我們必須確定從我們背後傳來的是鼓勵的叫聲,而不是其它的叫聲。
5.當有雁隻生病或受傷時,其它兩隻會由隊伍飛下協助及保護牠,這兩隻雁便一直到牠康復或死亡為止,然後牠們自己組成隊伍再開始飛行,或者去追趕上原來的雁群。
啟示: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的話,我們也會互相扶持,不論在困難的時刻或在堅強的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