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邀請了台灣師大數學系林福來講座教授蒞校主講「數學素養評量設計實作」。林教授開場即舉例素養評量與成就評量的異同。接著介紹素養評量設計,可以從社會時事、發展趨勢、個人、職業等幾個面向切入,並以多重詮釋、批判、下定義作為實作的思考元素。在林教授的演講,數學不再是脫離真實情境的做題目,而是能在情境之下,使用數學來詮釋、思考。
他舉了一個例子,是三家競爭激烈補習班的學生數與錄取人數表,問如果你是某補習班的主任,如何運用數據突顯優勢?林教授稱這類題目為多重詮釋。這個題目讓我聯想到本校繁星推薦大學,以錄取總人數來說,不是台南市最多,因為我們學術學程班級只有5-6個班,當然無法與10幾個班的普通高中比總人數,但我拿到校際數據後,將其換算成平均每班錄取人數,發現我們遠遠勝過許多總人數高過我們的學校,而且我認為這個數據比總人數來得有意義。
昨天聽佐藤學教授提到學習的疏離,分別是對象性(教材與活動)的喪失、同伴的喪失、意義的喪失。當今的學科教學,受考試干擾過多,出現了學自然不做實驗、學社會脫離脈絡,這種荒謬好比學鋼琴、學籃球,卻不練琴、不摸球一樣怪異。學生也沒有足夠的問題鋪陳,引導他們思考所學的知識能力到底有何用,也就是「為什麼要學這個」的困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