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心智如同肌肉,是可以鍛鍊的

        這兩天正在讀的書是《EQ》作者丹尼爾‧高曼和《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合著的《未來教育新焦點,The Triple Focus:A New Approach to Education》。書中提出三個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
        丹尼爾表示,能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內在的情緒與注意力,有較好的學習成效。這與史丹佛大學有名的棉花糖實驗相同,實驗追蹤顯示延遲享樂內控能力較佳者,後續人生發展成就較高。
        這本書令人雀躍的觀點是,這個自我控制的能力可能跟天生有關,但重點是可以訓練習得,特別在分心的APP世代益形迫切。心智如同肌肉,是可以透過計畫鍛鍊出來的,和體能訓練一樣,這些訓練可能不輕鬆,也不怎麼有趣,特別是要規律持續地做下去更是考驗。在《孩子如何成功: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新教養方式》一書也提到毅力這個變項甚至比家庭社經、父母智商等變項,影響孩子成功更鉅。而毅力,需要的基礎也是自我控制。
        如何幫助孩子習得這樣的自我控制呢?這讓我聯想到「Coach,教練」的概念,coaching和teaching兩者之間還是略有差異,新知識新技能的習得,通常用了比較多的teaching;但是新知識新技能習得後,還需要學而時習之,後面的督促陪伴、從旁提點的工作就比較偏向coaching。
        我們常看到很多孩子信誓旦旦,卻後繼乏力,不是他刻意騙我們,他們缺的可能是coach。特別是常有行為脫序者,想要輔導他們回到軌道,恐怕不能只言教,以選手來類比這些學生,教練的功能與專業是針對特殊學生設計一份科學化、規律化的改變計畫,陪著孩子,有督促、也有激勵,這樣或許改變真的成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