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討論與思考

聯合報:學生討論老師聽 國小生變愛上課


是否會立即變得愛上課倒不一定,也並非短期的檢核重點。
(我從不主張學習必然快樂,而是強調學習有得之後的快樂。引起學習動機與興趣跟學習鬆散討好學生是完全不同的事,雖然有時看起來很像,但只要看學生在歷程都在做甚麼,以及老師如何評量學生就可以簡單分辨)。

重點是老師想要達成甚麼教學目標,
很明顯的,讓學生討論、思考,他腦中的觀點會比較多元,而不是只有老師講的那些。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如果只是讀課本、聽講,沒透過思考想通、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就容易靠強記死背,假裝自己學會了。
反過來說,若光是在那邊空想、空談,而沒有大量閱讀與調查,欠缺思考與討論的所本,這樣所做的思考與討論是空泛的。
把這道理想通了,老師的教學設計就通了,剩下是執行技術細節的問題,而這些可以透過同儕互助將課堂運作得更臻完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