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How can you not get romantic about baseball ? 你怎能不愛棒球?

昨晚在第四台再看了一次「魔球」這部電影。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球隊經理比利捨棄傳統球探的直覺,選擇以數據分析組織球隊,創下連勝紀錄,最後雖然未能拿下總冠軍,但小市場的運動家隊從完全不被看好中逆勢上揚,而非選Yankees的玩法(花大錢買好球員),走出一條自己的活路。

電影主題是棒球,但也值得我們經營學校或個人發展思考,如何體認自己的優劣機危,走出創意的風格,打造自己的藍海。例如,第二志願學校硬是要跟第一志願學校比醫科榜,就是昧於差異,選擇me too的紅海競爭,會贏嗎?當大環境變數沒變,大家投入都差不多時,應該也不會有顛覆的結局。有人說,社會上家長只重視升學,當然要比這項,沒錯,這個基本盤競爭力當然要固守,但如果只有這項,永遠是老二,我的意思是要在其他領域找到屬於我們的唯一或第一。這是很多學校的內部一直走不出的象牙塔。簡單說,比跑步我可能只拿第二,但比跳遠我勝了、比游泳我勝了...這個戰場贏不了,另闢戰場求勝,但我們的勝場累積多了,自然就是贏家的學校。

贏習慣了,就會一直贏;輸久了,會失去奪冠的鬥志。
重點是找到自己能贏的強項,使之更強。別人不會每樣都贏你的。

劇中有句台詞這麼說
「你的目標不該是買球員,而應該是買勝場。」同樣地,我們的目標不該是甘於當別人勝場的砲灰,而應該是找出自己比較有可能的強項去經營成自己的勝場。
球隊經理比利創下20連勝紀錄的利器就是運用數據分析,也就是以事實為決策根據,而非依賴經驗、直覺。在學校行政經驗裡,我參與行政工作很久了,但我不迷信經驗,我總是習慣拿數據算一算,從數據分析裡找出蛛絲馬跡,經驗在解讀數據時派上用場,因為有實戰經驗的人才有能力從一堆數字看出曙光,而且是更有事實根據,而非循傳統。這跟寫論文很像,沒有學理、實務,從問卷調查的數字裡,解讀的發現、做出的結論與建議,會有很大的走樣。

我喜歡的另一本棒球書是美國知名運動心理學家多福曼(Dorfman)所寫的《投手的心靈密碼》,書中舉了很多數據統計用在棒球的例子。我曾經舉其中一段談好壞球數(count)的描述拿來比喻畏戰拖延造成的危害,勉勵孩子們面對壓力不是閃躲、拖延,那只會讓原本不緊急的事惡化成十萬火急,壓力會像雪球一樣愈滾愈大。
"打者在球數落後時的打擊率低於2成,
在2壞球沒有好球時的打擊率超過3成,
在3壞球1好球時的打擊率超過3成2。
此外,統計數字也顯示後段棒次的打者在1壞球沒有好球時的打擊率是高於3、4棒打者在沒有壞球1好球時的打擊率。"
一句話:搶好球數,就是面對壓力的訣竅。
除了不畏戰勇於對決,你的致勝球路呢?

我棒球打得不好,但我喜歡看棒球,因為球場就是真實的縮影,包含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後。
所以呀,How can you not get romantic about baseball ?
你怎能不愛棒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