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學校是否帶領邁向更好的社會秩序?

       一月底接受親子天下採訪時,我開玩笑說,信仰教育理想的校長,心中住著兩個精靈,一個是「生存實務」,他總在耳邊大喊:你不能不理會現階段社會對(菁英)升學至上的想法;另一個是「全人教育」,不時擰著校長耳朵告誡莫忘初衷,「別忘了校長志在育人,你可不是補習班主任。」校長必須自己跳進去內心,統合領導這兩個傢伙,否則會被他們吵得人格分裂。每年逢學測、升學放榜,報紙經常站在「生存實務」精靈這邊,誠如簡菲莉校長、張輝誠老師所言,當大眾都在關注這幾百位滿級分學生時,我們是否忽略了更多的學生。
       我的經驗是,我沒辦法忽略任一個精靈的想法,只有統合而不專執一方,才能活下去,又活出自己。以教育生態而言,拿不出升學成績的校長,不僅遭批無能,連原本良善的育人措施(與升學無直接相關者),也會被連帶譏為「有的沒有的」,甚至歸咎為升學滑落的禍首。相對地,將升學成績提升上來,也為自己施展抱負爭取更大的空間,我內心很清楚:哪些是權變,哪些是堅持。
       今天早上瀏覽了博客來網站上「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這本書的內容節錄,這幾段文字,似乎可以提醒我們注意一些事。
以下文字內容摘錄自博客來網站: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25895&page=1
『很少有識之士願意去捍衛「現有的學校正帶領邁向更好的社會秩序」這個論點。除了在大蕭條時代,這個論點會為了求生存而被迫奮戰,否則它的演進過程實在是過於平穩、無憂。
只有在極少數的例子中,學校才會以原則或理想之名進行奮戰。幾乎在所有地方,學校都受到保守勢力的掌控,且服膺於維持過往理念、制度的目標。假如有一種教育運動──或是任何其他運動——自詡為進步,它必須定位清楚、保有方向。進步這個字本身有前進的意思,但在缺少明確目的意涵的情況下,前進沒有什麼意義。我們不能像史蒂芬‧李柯克(Stephen Leacock)書中的那位馬術師,立刻就往各個方向猛衝。
我們也沒有辦法像我們的總統候選人那樣,規避每一個難題,而且討好所有人。
同時,我們必須小心注意,以免只顧著前進而忽略方向問題,完全陶醉在繞圈圈的方式中。我認為在這點上,我們不僅找到進步主義教育的弱點,也發現一般美國教育的缺點。這就像嬰兒在玩搏浪鼓,只要力道夠、又吵雜,我們似乎就完全心滿意足了。
最後一點是,美國大部分的教育思想、探究與實驗,很多都是白忙一場。而且,假如我們可以將搏浪鼓的比喻做進一步延伸,只要我們專心投入於把玩的動作,就會受到鼓勵、支持,而不是胡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