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做一位疼愛這片土地的人(2012.4.3朝會談話)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明朝大儒顧憲成題在東林書院門前的一副對聯,表現了知識分子的道德感與責任心。「關心」涉及兩個層次問題,第一個層次是意願問題,是否有關心的態度。是出自私人利益的關心或基於公益的關心?第二個層次是能力問題,是否具備關心的能力。是人云亦云?是否具備批判思考能力?是否具備去關心國事天下事的背景知識與視野架構
        舉例來說,當各位耳聞台北市文林苑都更案風波時,在採取關懷行動前,對於這案件背後的法理情了解多少?最近緬甸國會補選、電影「以愛之名」都環繞一位關鍵人物:翁山蘇姬,各位對這位人物除了知道是楊紫瓊飾演之外,對緬甸這個神秘國度認識多少?各位知道緬甸與印度、日本、英國之間的歷史關係嗎?
認識翁山蘇姬與他的國家嗎?
文林苑都更案的新聞,了解多少背後的問題?
        校長提這些,是希望各位能成為真正疼愛這片土地的人,不是用口號喊愛台灣而已,而是用最平實的態度,用合宜的方法與程序去關懷這片土地,有了基礎的背景了解、加上熱情與創意,即使是年輕人也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去關懷這片土地。
        校長建議各位平時對於身處的環境要多一些關心,了解國事天下事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讀報,讀報請不要只看影劇八卦、體育新聞而已,舉凡環保經濟、公平正義等議題,都值得各位投注眼光,在此也請任課教師在課程關聯時,可以適時的融入時事議題,更可以跨學科的合作指導,讓學生以議題圖板製作的方式,練習如何探索、蒐集、轉化資料,因為從學習的概念來看,能說明代表真正懂,這也是新豐校本能力之中:溝通力、學思力、甚至全球力的關聯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