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機會存在需求不滿足的角落(2015.03.10朝會與師生分享)

        媒體報導時下不少年輕人欠缺方向感,沒有工作或學習的動機,被稱為漂浮的世代。這些沒有方向感的人,整天無所事事,看似輕鬆,其實他們過得並不舒服,因為內心是空虛的。
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得充實?
        我分享過多次有關班夏哈對於幸福的詮釋,想要擁有長期的快樂,需要從事自己感覺有意義的事,最好還能憑藉自己的專長去做這件事,自我成就與滿足感會更高。這樣的想法對應到教育現場,我們就很清楚學校裡該教的是甚麼最重要了
        營造多元機會、引導多層次思考,幫孩子找到「天命」,比他數學是否考一百分更重要。不是說學科不重要、考試不重要,這些一定很重要,因為學好這些科目,不僅是基礎能力,還是能否登上下一個學習平台的條件。
但這些都是歷程,你,必須明白你的目的是哪裡,否則歷程一點也不重要。

        當我們找到一件覺得「有意義」的事,會願意廢寢忘食為其付出、學習,並感到滿足快樂。通常這件有意義的事都帶有利他性質。改變世界,沒有想像中偉大,也沒有想像的困難,「小題大作」是可行的切入點。
        「病後人生」(That Day After)網站創辦人羅佩琪 彙整政府醫療資源,以簡易懶人包提供一站式服務,自助而助人,值得我們學習。
「機會存在需求不滿足的角落」
         用眼觀察、用心體會,到處都有得忙,或許在那未充分滿足的角落,你的天命就在那裏召喚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