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Mind , Open Source
今天上午聽 張輝誠老師演講學思達,腦海閃過「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與「wiki維基」的概念。是啊,這些不藏私的分享,不就是開放原始碼的精神嗎?
成敗操之在我?連結力量大!
長期以來,老師都把教學這件事放在自己一個人身上,也就是一個人全扛了,好壞干卿底事。自從有了開放課堂、自從有了共備、自從有了社群,許多化學變化出現了,許多架構在開放課堂的觀摩後截取其精神融入各家的設計出現了,有些是工具的設計(例如海螺計分法,今天還有看到小精靈小組計分版)、有些是程序的變異,但都遵循該原始碼原有的精神:以學習者為中心。
這些開放、連結,關鍵在「網絡」。從網路的元素來看,每個教師好比是節點(node),彼此之間的聯繫是連結(link),為了讓互動能更順暢,需要有樞紐(hub)來做整合,或許是社群、或許是聯盟吧。
校長可以做甚麼?
如果繼續延伸網路的概念來看,身為一個校長,我想我首要做的,應該是協助老師們架好網絡,無論是「水到渠成」或「渠成水到」,我想架橋舖路、活絡連結是我可以先幫忙努力的基礎工程(infrastructu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