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親如家人,加上稱謂為宜
校長期許的校園是充滿創新動能、溫馨關懷的文化。所以,我樂見師生相互關懷,就像家人一樣的溫馨。但老師再怎麼親和,做學生的也不宜只喊他的名字。雖然,我知道這象徵你們師生之間關係的拉近,但倫理稱謂仍不宜隨便,建議名字後面還是加上稱謂,例如:○○老師,而非直呼○○。
臉書很方便,但不要流於隨便
無可否認,現在與未來都是一個社群網絡(social networking)的時代。大家在使用臉書之類的工具,有時忽略一些應有的禮節,校長整理了四點供大家參考:
1.好友:
要別人成為好友,請讓對方知道你是誰。為什麼要加入他當朋友,這在現實生活中的做法一樣。只要你有任何想加入別人當朋友的念頭,適度開放自己的基本資料。
校長只要是本校的學生,原則上會同意加入好友,新生還沒有更新資訊的,請更新吧,讓我知道你是本校的。
2.留言:
不要隨便貼發文在別人的塗鴉牆。私密事相告請發私人訊息,請尊重別人的私領域。特別是有抱怨要反映給校長時,最好是發訊息,校長會親自回信並釐清真相,並溝通處理情形。因為有時候這些抱怨未必經過求證,有時是誤解,未經求證的事情是不宜公開貼文的,千萬不要犯了「在大馬路罵人,在小巷弄道歉」的錯誤。
3.活動:
實體活動---按了參加就是準備參加活動。若臨時不到也應該在事情或事後跟對方解釋。
網路活動--盡量少參加不清楚活動目的的協尋.抗議.集氣活動 。不明白的事情不隨便抗議。
4.社團:
不要隨便把別人拉進社團,邀請朋友加入社團,請留私訊徵詢對方是否願意被加入。初進入社團者,務必先閱讀之前的留言。最好做簡單的自我介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