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高度效率政府的七種習慣

        南方朔在中國時報101.11.27的文章,引介了薩傑士教授的著作「文明的代價:衰退之後的經濟學與倫理學」,該書第十二章〈高度效率政府的七種習慣〉:
一、設定清楚的目標和水準點
二、動員專家
三、形成長期計劃
四、關切遙遠的未來
五、結束被公司利益團體綁架的現狀
六、恢復公共管理
七、權力分權化
但最重要的乃是必須認知到有效率的政府必須是個誠實的政府這個鐵則。

        個人對於這七種習慣頗為認同,學校也是一個微縮的政府。
學校必須要有願景,要形諸工作計畫,兼顧短中長程發展,不能閉門造車,校務發展目標與關鍵績效指標要明確清楚(習慣第一、二、三、四);
        願景與目標,應該回應學校存在的目的:學生教育,教育團體的招募、培訓、經營、環境的投資、建置、管理,都是為了達成願景與目標,學校的相關人很多,經營原則如未能對應教育願景與目標,易隨波逐流、因人而異,甚至如薩傑士教授所言:受利益團體綁架(習慣五),合宜的策略是從獨裁人治走向參與共治,形成機制,讓各方聲音都能表達,也獲得尊重,依循民主的原則做出最佳化的決策,並貫徹實施,讓大眾參與成果監督,從中獲得回饋,進而修正提升(習慣六、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