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專心不容易,眼見未必真(2012.11.06朝會談話)

        校長巡晚自習時,發現有些同學習慣掛著耳機讀書。讀書時聽音樂,是否影響讀書效率,有不同的看法。讀書習慣各有所好,適用就好,在評斷聽音樂與讀書的關係之前,我想先與各位同學分享「注意力」的課題。
專心不容易
        「請注意」的英文Pay attention,詮釋得很巧妙,注意力如同預算,你可以分配有限的預算,如果超出預算,就會失敗。需要「費力(腦力)」的活動,我們不能或很難同時做好幾件事。例如:你無法一邊計算17x24,一邊左轉開進繁忙的車流。(引述自洪蘭翻譯,天下文化出版「快思慢想」一書)
        人類的短期記憶約7+-2個單位,比7更長的數字就很難一次記得,記憶需要注意力,大家都曾有類似的經驗,在記電話號碼或數鈔票時,若有人講話,很容易受干擾中斷或者錯誤率增高。
        網路上有一個測試短期記憶的遊戲,畫面會閃現好幾個數字,受測者必須依照數字由低而高依序點出正確的位置,一開始只有3-4個數字時,幾乎所有人都可輕鬆作答,當數字增多時,受測者必須相當專注,才有可能正確作答,此時,旁邊有人講話,都可能讓受測者分心。
        顯然,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僅無法同時兼顧,一般人的注意力也難以持久。研究指出,一般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大約只能貫注10分鐘,超過就開始恍神,有經驗的老師會將一節課50分鐘規劃為每10分鐘一個段落,共約4-5個段落,每個段落的銜接處,穿插一個與本單元學習有關的故事、例子或笑話,在學生注意力即將渙散的時候,運用故事或舉例讓學生的注意力稍作喘息,再接續時,學生又可再重啟下一個10分鐘的全神貫注。如同相聲的抖包袱,何時抖出來,可以確保毫無冷場的串連,是一門藝術。

眼見未必真
        另一個與注意力有關的心理學實驗是「看不見的大猩猩」,受測者被要求要數數穿白衣者傳了幾次球,影片中途,有一個打扮成黑猩猩的人員穿越人群,照理說,應該顯而易見,實驗結果令人訝異,有50%的受測者竟然在第一時間沒有看見這隻大猩猩。這個實驗打破了「眼見為真」的信念,告訴我們:即使最明顯的資訊也會被我們漏掉。當大腦的注意力資源被占據時,人們會忽略發生在眼前的事件,就算它明顯如一隻大猩猩!



        回到聽音樂與讀書的關係,是否受影響,與聽甚麼音樂、做甚麼事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心理學家的實驗報告以及許多人的實際經驗,讀書時聽大眾性音樂或是古典音樂,影響有別。當研讀內容是比較複雜需要理解,古典音樂不造成任何阻礙,可是大眾性音樂就構成了很大的阻礙。理由是大眾性音樂的音律比古典音樂單純而明白,因此容易讓人傾聽,而分散了注意力,通常歌詞也是影響專注的主因。所以,讀書時是否聽音樂,我想各位應該很清楚其中的微妙關係了,如何做,各位自有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