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創新是為了求善,不是標新立異

        三年前的10月我們更換學校的「鐘聲」,有效解決三校毗鄰鐘聲混淆的困擾。平日播的是前20秒片段。細細聆聽完整的版本,更能感受馬友友、perlman兩位大師的大、小提琴演奏功力。
        當年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也考慮過因為改變可能造成的不熟悉,甚至擔心有人認為西敏寺鐘聲是傳統而反對改變。我的想法是,傳統如果是資產,而且是本校擅長獨特的,當然要保留(所謂擅長獨特,是指他校沒有、或比我們差,但西敏寺鐘聲是每校都有而且一模一樣,如果獨立使用無妨,但學校相鄰因鐘聲相似造成混淆不便);如果不是,就沒有堅持不變的價值了。
        實驗證明,未改變之前的疑慮,在改變實施一個月後,大家都熟悉了。目前只有在辦理國中會考時,擔心國中生不熟悉音樂,改回傳統鐘聲,有趣的是,改回傳統鐘聲的那一兩天,反而覺得不習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